感受新五中
对话北大清华准学子
2011年12月24日 □本报通讯员杨立军 狄香云 余凡秀 记者曲慧/文 童光大/摄
参观环境优美的新五中校园,感受百年名校的文化氛围,听一听准北大生、准清华生两位大哥哥的学习经验,17日下午,本报500多名小记者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下午。
五中好大,环境好美
一下车,同学们就被风格独特的校园建筑吸引了。从五中的大门到一幢幢教学楼,都显得那样典雅和复古。走过状元桥,拜过孔子塑像,小记者们来到了信息楼的七楼。这里可不简单,是校园电视台的演播室。蓝色的背景墙、专业的摄像机,让小记者们大开眼界,纷纷坐在话筒前,像模像样地体验一下当一回校园主播的感觉。“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绕着五中四周走一圈,至少要40分钟,五中校园里的两个食堂,光是售饭窗口就有120个,可以同时容纳6800人就餐;篮球场有16个、排球场有12个、羽毛球场有12个,还有3个网球场……”听到老师的讲解,小记者们发出了惊叹。教学楼墙壁上的文化名人浮雕也让小记者们增长了知识,同学们纷纷举起相机拍照留念。
一路走来,同学们不住地赞叹“五中真大”“真漂亮”。
面对面讨教学习方法
参观完校园、校史馆,小记者们来到了报告厅。在这里,五中副校长刘世国代表学校欢迎小记者们的到来,他希望小记者们多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五中未来的辉煌将属于在座的同学们。
接着,最让小记者们激动的时刻到来了,两位高三大哥哥也来到了报告厅,向小记者们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接受采访。“一见到同学们,就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想起了当年的我。”高三学生许泳昊一开口就拉近了与小记者的距离。许泳昊是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生,他还获得过数学奥赛全国一等奖、化学奥赛二等奖,各科成绩都很突出。另一位五中优秀生郑剑宇则通过了清华自主招生,曾获数学奥赛全国一等奖、物理奥赛全国二等奖、化学奥赛二等奖。“请问你的学习方法是什么”“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背诗文”“面对古诗词中很难理解的词句怎么办”……小记者们争先恐后地抛出问题,两位大哥哥则不慌不忙地一一作答。“五环学习法”、先把每行诗文的第一个字背下来、多用工具书……一问一答中,小记者们学到了不少学习窍门。
交流会后,大庆路小学小记者杨凯雯表示:“许泳昊、郑剑宇的‘五环学习法’让我受益匪浅,我将把它运用到学习中,希望我也跟他们一样棒!”小记者何畅畅则立下了志向:“今天,更坚定了我的目标——不断努力学习,将来光荣地走进五中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