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专版报道我校省理科状元王震霆

省理科头名王震霆 曾因成绩差被谈话 周末都会玩游戏(图)

2011-06-26 01:24:39 来源: 长江商报
省理科头名王震霆


  1米76的个头,谈吐不凡,脸上始终带着微笑……省理科状元王震霆看起来朝气蓬勃、活力四射。昨日,整个襄阳都为他夺魁而沸腾,不少酒店打出祝贺字幕,许多市民都在议论:襄阳出了个状元小伙。

  语文成绩曾排全班后三名

  昨日清晨5点40分,班主任老师李轶给王震霆打了个电话,告诉他高考考了707分。王震霆听了又躺回床上,很平静。他想,一般人高考能发挥80%的水平都很难,他这次可能是发挥了100%甚至更高的水平。7点20分,得知自己成为省理科状元,平时很少表达感情的王震霆,对爸爸说了句“我真高兴”,就匆匆赶到学校。

  3年前,从襄阳七中进入襄阳五中时,王震霆的成绩并不理想,班上66个人中他排33名。说到自己当时的成绩,王震霆笑着摊开手:“那时我语文成绩不好,还被老师找去谈了几次话。”

  原来,语文基础题做不好的他曾经排名垫底,总分90分的试卷,全班只有3个人在60分以下,他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我并没有感到害怕,老师给我讲解这些题到底该怎么做之后我就明白了。查漏补缺,有的放矢,成绩提高得很快。”

  还有一段时间,王震霆的数学成绩也不理想,几次考试都在100分以下,于是,他让同桌好好给他讲解,并每周做3次数学试卷,一直坚持了三四个月。

  这个频率看起来不高,但坚持下来很难。王震霆说,他心里很清楚坚持意味着什么,不是表面上坚持,而是心理层面的。他发现,如果把做试卷当成“完任务”,那实际上就是一种懈怠。

  高一到高三,王震霆都住校,习惯了学校的作息规律,每天6点10分起床,晚上11点睡觉,从不开夜车。他周末放假时才回家,并按照和父亲的约定,玩一个小时电脑游戏,偶尔也会留在学校看电影。

  做出难题就哈哈大笑

  王震霆从没上过培优班。“我们小学那会儿,各种培优班很流行,但我爸从不让我上。”王震霆说,父母就是他兴趣的启蒙老师。从小他就在院子里疯闹,那是快乐的童年时光,回到家,山东大学毕业的妈妈亲自辅导他写作业,并带他一起做奥数题。

  “我没想到奥数竟然那么有趣,每当做出一道题就拍着大腿哈哈大笑。”王震霆觉得,那是他最早对理科产生兴趣的萌芽,因为解开一道道奥数难题特别有成就感,这让他特别满足。

  去年,他参加物理竞赛培训获得了湖北赛区国家级二等奖,这是他参加的唯一一次培训,“我觉得精力有限,没有再去参加其他培训。”王震霆说,他平时最大的兴趣就是看杂书和打篮球,目前在看《双城记》,问他最喜欢什么书,他想了想说,“还真说不上来,什么书都看,觉得什么书都好看。”

  他的爸爸毕业于清华大学,是学理工科的,王震霆有些崇拜爸爸。“我爸很少管我学习的细节,但是他告诉我大方向:高三一定要劳逸结合,感到学得很难的时候要沉住气,不要急躁。”

  不太喜欢放假

  高考结束了,接下来就是3个月的“大解放”。

  “其实我不喜欢放假,放假了不知道干什么。”王震霆说,学习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因为可以长知识,长技能,钻研于学习会让他感到很充实。而一到放假就不知道干嘛,只是打打游戏,看看书。

  星期一,王震霆要去学打羽毛球了,学完球就外出旅游。

  这次填志愿,他坚持去爸爸的母校清华大学,学什么专业还会和爸爸妈妈商量。

  北大实名制推荐时,学校进行了一次模拟面试,他考了第三名,前两名都被推荐了,于是他自己报了清华大学。没被推荐,他也没什么心理压力,直到考试前,还坚持打篮球来放松自己。

  王震霆说,他的智商不是最高的,还是勤奋起了主要作用。他不喜欢既定的程序,喜欢挑战。就像玩游戏,如果老是重复打就索然无味了。

  状元印象

  父亲:好习惯要从小“憋”出来

  说起子女教育,王震霆的父亲王益民说:“有的小孩喜欢动,有的小孩喜欢静,对小孩一定要因材施教,多鼓励,多诱导。”

  王益民是清华大学1990届的高材生,妻子也是山东大学的高材生,两人都是理工科出身。他们发现王震霆从小爱动脑筋,就顺其自然地培养他对理工科的热爱。

  王震霆谈起自己的学习心得时,多次提到,“学习对我而言不是一件苦恼的事情,特别是物理和数学,我是真的喜欢,觉得这样可以提高自己。”这也印证了他父亲的说法。

  “好习惯,要从小就憋出来。”王益民笑称,他从小到大就打过儿子一次。那时,儿子才几岁,吃饭时把米粒掉在了桌子上,他让儿子把米粒捡起来吃掉,儿子不仅不捡,还和他顶撞起来。他一气之下便打了儿子一顿。

  由于从小严谨的教育,王震霆养成了很好的自控力,做事很讲秩序。从高一开始,王益民便放心地将儿子送去住校。三年来,王益民甚至于不知道儿子在哪个教室读书。

  高考前夕,王震霆遇到一次不小的打击。学校组织了北大、清华推荐生的模拟面试,第一名保送了北大,第二名保送了清华,拿了第三名的王震霆无缘被推荐。

  “这孩子太讲秩序了,模拟面试时,乖乖地等到发言机会时才发言,而不是主动去寻找机会表达自己。”王益民说,如何主动争取自己的机会,将成为王震霆读大学后需要重点锻炼的技能。

  老师:考前怕题目太简单他不兴奋

  作为王震霆的班主任和物理老师,李轶评价爱徒时, 用了“睿智、淡定、从容”六个字。

  高一入校时,王震霆的成绩并不突出。可是,不到两个月,善于思考的他便引起李轶的注意。

  “你告诉大家‘一是一’时,王震霆喜欢思考‘为什么一是一’,这种思维方式对于物理、数学这样的学科,很有帮助。”李轶透露,王震霆从不认为自己有天赋,还在课本上写下“我不是班里最聪明的学生,我要做班里最勤奋的学生”来激励自己。

  “实际上他对于数学和物理是很有天赋的,特别是一些难题,他非常有兴趣,总能去下功夫把它们研究透。”李轶说,高考前,他唯一担心的就是题目太简单,王震霆会不兴奋,从而出错。结果,王震霆整个考试期间的精神状态一直非常兴奋,发挥了百分百的实力。用王震霆的话说,就是实现了“零失误”。

  本报特派记者胡梦 韩立山 发自 襄阳

  [省理科头名]

  王震霆

  年龄:18岁

  生日:1993年9月13日

  籍贯:襄阳

  星座:处女座

  血型:A 型

  母校:襄阳五中

  报考意向:

  清华大学

  最崇拜的人:

  周恩来

  ★寄语学弟学妹: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会做得更好

  ★高考成绩:

  707分

  语文131分

  数学144分

  英语143分

  理综289分

  本报记者 张朋 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