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襄阳五中“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
修改意见的答复及重点部分的解读
各位代表:
《襄阳市第五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草案)提交教代会后,全体教会代表分组进行了认真审议,对《“十二五”规划》(草案)给予了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同时站在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对《“十二五”规划》(草案)提出了不少切实可行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体现出各位代表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主人公意识。校工会将各位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归纳和整理,并及时以书面形式提交给校党委。2011年4月7日下午,学校召开了校党委专题研究会,逐条讨论和分析了代表们所提的意见和建议,校办根据党委会的意见,对《“十二五”规划》(草案)做出了调整、修改和完善,将代表们所提切实可行的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充实到修改后的《草案》中。现对最后定稿《襄阳市第五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草案)做一下说明和解读。
一、现状分析是“十二五”规划的基础
《“十二五”规划》(草案)首先对学校现状做了分析,总结出我校“十一五”期间实现的生活工作条件、教育教学设施条件、师资水平、教育教学成果、名校声誉等方面的五大跨越,这既是上级领导对五中迁建期间的各项工作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又是我们全体五中人团结拼搏、克难奋进,用汗水和智慧创造的辉煌成就。切合实际的现状分析,是我们做出和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基础。
二、坚持明确的指导思想
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开展新课程改革;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办好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中心,管理同步;坚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和“制度激励,文化引领”的治校方略;坚持弘扬“文明、振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拼搏奉献”的教风和“崇尚礼仪、崇尚科学、崇尚创造、崇尚一流”的学风,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十二五”规划》(草案)对我校办学指导思想的表述,既是对过去学校办学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我校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保证。
三、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和长远的战略目标
1、长远的战略目标:百年五中,中华名校。
2、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着力打造名校工程、名师工程、名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把襄阳五中真正办成先进教育思想的实验园、科研兴校的示范园、人才辈出的百花园,真正成为省新课改优秀样本校、省综合实力强校,争创国家级文明单位和全国示范高中,为实现“百年五中,中华名校”的战略目标奠定基础。
3、名校工程建设目标:保住学校“国字号”荣誉称号,扩大名校声誉和影响。在保持“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示范高中”称号的基础上,争创国家级文明单位和全国示范高中,逐步打造“百年五中,中华名校”的教育品牌。
4、名师工程建设目标: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技艺精湛、身心健康、具有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5、名生工程建设目标: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为民族未来负责的宗旨, 努力培养品德高尚、身心健康、乐学善学、善于合作、个性鲜明、具有社会责任感、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栋梁之材。
6、民心工程建设目标:创造条件,完善机制,丰富渠道,提高待遇,做到感情温暖人、待遇激励人、事业成就人和环境造就人,全面提升全校教职工事业上的成就感和生活上的幸福指数,为学校新的腾飞提供不竭动力。
四、科学策划办学规模和教师设置
《“十二五”规划》(草案)提出:到2015年,在校学生总数控制在6000人左右,在做强做大的同时,追求优质精细;到2015年,全校在编在岗教职工人数400人左右,专职教师350人左右。看起来,将来学生会减少一些,教职工人数却增加了。这里,既考虑到我市、我校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逐步达到国家所要求的师生比、将来班额逐步减小和新课改的课程设置等要求。
五、将满足教育教学及管理的需要提到了新的高度
《“十二五”规划》(草案)提出:通过广泛征集的形式确定路名、楼名,建设会说话的育人环境,彰显“全国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的特色;投入资金用于添置图书资料;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强理、化、生、通用技术等学科实验室的设施和人员管理,提高学科实验室的利用功效,有效服务高考和新课改;加强教职工培训,增加校园网流量,建设电子阅卷中心,更有效地利用校园网、多媒体、电子白板、录播教室等电化教学设备,力争电子化办公、电子化教学和信息化管理水平达到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水平;创造条件为每个学生寝室安装电话,实行定时开通管理的制度;及时筹措资金,为全校所有教室安装顶式空调,进一步改善校内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完善校园电子摄像系统,安装电子围墙,排除校园一切不稳定的安全隐患等,均体现出学校将采取一切措施满足教育教学及管理需要的思想和原则。
六、直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管理的新要求
迁校后,由于校园面积大、学生人数多,学校各方面管理难度也随之加大。针对这些问题。《“十二五”规划》(草案)中提出了“转变干部队伍作风”的一系列措施。
以转变干部队伍作风、提高学校干部队伍科学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制度落实,培育全局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展示全校各级干部的示范作用、党员的带头作用和制度的权威性,提升全校科学管理水平。
大力实施民主管理,坚持开展职工评党委班子、职工评处室、群众评党员等活动,全面推进班主任、全体教职工及合同工三年一轮的双向选聘机制,全面推进年级主任、支部书记等基层干部三年一轮的竞争上岗机制,全面推进中层干部五年一次的重新选拔机制。加强教学教研工作,完善教研组长设置,使教学科研同年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进一步落实“制度激励,文化引领;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中心,能力为重;后勤围绕前勤转,处室围绕年级转,老师围绕学生学生转,全校围绕教学转”的管理思想和原则。
建立健全学校系列评价体系(高考前拿出高考奖励方案交职代会讨论通过,形成一种公正、公开、科学的教学终结性评价制度),建立健全各种保障体系,调动全校教职工和各级干部的积极性,推进全校各项工作的进一步提高,通过提升管理水平,推动名校工程建设。
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分工负责制,坚决执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工作原则,做到“大事多讨论,小事多商量;事前多通气,事后多补台”;坚持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充分发挥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教代会制度,定期召开教代会、党委会和中层以上干部会,讨论决策学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认真抓好师生普法教育、教师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等工作,提高依法治校、以德治教、依法执教的自觉性,进一步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依法管理,按章办事。
坚持狠抓常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以转变干部队伍作风、提高学校干部队伍科学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为突破口,科学规划各处室工作职能和各项工作的归口管理,培育全校干部职工的全局意识、分工合作意识、岗位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强化制度落实;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落实力度,完善管理措施,进一步强化校务值班、干部作风管理、各处室工作和各年级师生管理工作力度,向科学管理要质量,向落实效果要效率。在教育教学上,始终坚持狠抓常规管理不动摇,不断优化过程管理,重视微观环节的调整,扎实抓好课堂和“双基”,坚持课堂主阵地,深化改革,夯实基础,全方位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七、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到新的高度
丰富名师成长渠道,完善名师激励机制,加快名师队伍建设步伐。以改革人事制度(岗位设置、绩效工资等)为契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科研和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形成教师终身学习的机制;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完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进一步做好“师徒结对”青蓝工程。
八、民心工程建设体现我校解决民生问题的决心
1、目标:创造条件,完善机制,丰富渠道,提高待遇,做到感情温暖人、待遇激励人、事业成就人和环境造就人,全面提升全校教职工事业上的成就感和生活上的幸福指数,为学校新的腾飞提供不竭动力。
2、进一步提高教职工福利和待遇,在国家绩效工资未实施到位的情况下,确保学校教职工课岗津贴以档案工资为基数每年递增7%。同时,我们还要说明的是,有些合理化建议教代会代表并未提到,而是别的同志通过校长信箱向校长提出的,校长也将这些建议提交到党委会讨论,比如,“在各年级原经费投入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年级学生人数,划拨年级管理专项经费,以激活年级管理机制,提升年级管理水平。”
3、创造条件完善教师商住区配套工程,绿化美化教师居住环境;成立襄阳五中教职工商住区业主委员会,由业主委员会来确定物业和保安管理制度,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安装监控系统,为教职工创造一个安宁、安全、安详的生活环境。
4、完善教职工娱乐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5、高度重视学校老龄委工作,完善老龄活动中心设施,关心离退休职工生活,使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6、想办法切实化解教职工子女上学的难题,努力解除教职工的后顾之忧。
各位代表,襄阳五中的百年辉煌已经成为历史,它凝聚了包括大家在内的一代又一代五中人的心血和智慧,是我们全体五中人的骄傲。在国家大改革、大发展的今天,我们迎来了新机遇,并抓住机遇成功建设了新校区,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实现了新老校区的过渡,打好了创造新的百年辉煌的第一个战役。虽然我们目前仍然面临一些困难,但是只要大家肝胆相照,同心协力,开拓创新,勇往直前,新的百年里我们一定能够创造更多更大的辉煌,“把襄阳五中国家级文明单位和全国示范高中”的十二五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襄阳五中,中华名校”这一长远战略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