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学”“全封闭管理”“全寄宿制”“外语特色教学”……当这些打眼的词语第一次集中出现在一所学校身上时,家长们禁不住要问:襄阳五中实验中学,究竟怎么样——
快乐校园 快乐成长
2011年04月15日 曲慧 襄阳晚报
418名学生,11个班,平均每个班只有38名学生,最后一排的同学离讲台上的老师不过五六米远。用老师们的话说:“每个同学都能在老师关注的目光下健康成长。”
去年8月20日,襄阳五中实验中学正式开学,418名新生跨入学校大门,开启了人生新的一页。作为依托省重点中学——襄阳五中优质资源和教育品牌创办的民办中等学历教育机构,该校的成立备受社会关注。8个月过去了,这些踏入初中的少年有哪些改变?他们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生活?记者走进该校采访。
快乐学习,从学会生活开始
对这些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独立生活是他们进校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五中实验中学实行的是全封闭管理的寄宿制,所有的学生必须住读,每天严格按照学校的时间表作息,周五下午接走,周日下午送回,平时谢绝家长送饭、陪读……生活环境的改变,让不少平时娇生惯养的孩子不习惯了。“安居”才能“乐业”,只有住得下来,才能学得进去。入校第一天,副校长朱小平问同学们:“你们会吃饭吗?会睡觉吗?”孩子们笑了,可是很快,他们发现这一点也不好笑。因为在该校,吃饭、睡觉和家里不一样,是要从头学起的。
朱小平告诉记者,开学第一周,学校没开文化课,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适应校园住读生活,生活第一课就是从吃饭、睡觉开始。走进6人一间的女生寝室,整齐划一的物品摆设是最大的特点。每天晚上,同学们放衣服的顺序都是有讲究的,按照脱衣服的顺序一件件从外衣到内衣放在枕头边,便于第二天按顺序穿上。到食堂打饭时要排队,一组在打饭时,另一组则坐在一旁等候,排队的秩序不乱,而且每天的排头都会更换。
除了统一的作息时间和作息习惯,如何从家庭生活过渡到集体生活也是生活课的重点。对此,七(1)班的董宇辉有自己的心得:“刚进校时,只知道各做各的事情,现在懂得了什么是集体生活,整理寝室内务时也知道和他人合作了。”董宇辉所说的整理内务上的分工合作,也就是由寝室长来协调指挥,室友们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共同完成清扫的工作。同样,寝室里的人际关系处理也是一门要学的课程。曾经有一名同学因为性格内向倔强,惹得同寝室的同学个个不喜欢她,甚至发展到没有人愿意跟她说话,家长也非常操心。在老师的帮助下,寝室开了好几次会,大家畅所欲言,消除了隔阂,她很快回到了集体大家庭中,性格“阳光”了,成绩也提高得很快。
快乐学习,在培养自信中进行
董事长李凯有这样一句话:“五中实验中学要让每个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体验。”开学之初,校长李泽贵送给同学们三句话,第一句就是“让人们因为你而感到骄傲”:让父母、老师、同学甚至生活中每一个认识你的人为您感到骄傲,因为你会关心他人,会为集体争得荣誉,能为父母做几个拿手好菜,能给他人带来快乐。
无论成绩好坏,每位同学都能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每个班只有38名同学,因为人数少,不仅在课堂上讲课、课后改作业得心应手,而且更能细致入微地发现每一名同学在情绪上、学习上的点滴变化。
每天,从6点20分到晚上9点40分,学习、吃饭,班主任和学生始终在一起,像老师,像保姆,更像朋友。翻开校长的记事本,哪位同学对酱油、豆腐过敏,哪位同学性格比较内向,需要老师帮助,哪位同学有某项特长……记得清清楚楚。杨治强老师曾经教过七八十人的大班,换了这38人的小班,他的感受是:“班上就那么几十个人,每一天,你的目光就会在他(她)的身上扫过多少遍。每一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长处,老师也有精力去分析每一位同学的优缺点,并有的放矢。”
在这种关注的目光下成长,同学们的性格张扬,也有机会展示自己。今年元旦,学校举办文艺汇演,要招4个主持人,一下子来了36名同学报名;学校成立广播站,需要8个播音员,结果有80多名同学参与竞争。用主考官的话说,无论报名者的水平如何,首先要肯定的是他们参与选拔的勇气和自信。班上开班会,全班38人,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因为是小班,一点点的进步,一点点的变化,都在老师的同学的眼里,都会有人来关心他、夸他,你说,他怎么会不感到温暖呢?”“星星再小,也有它闪光的地方。”这是学校推行“星光灿烂”工程的宗旨。去年年底,学校“星光灿烂”工程评选出了十颗个人“荣誉之星”、八颗“班级特色之星”。这其中有行为文明之星、勤奋学习之星、勤俭节约之星……每一位同学的闪光之处都能被及时发掘并予以表彰。在这种氛围下,同学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大大提高,并体现在学习成绩的不断进步上。
快乐学习,体验校园生活的多彩
周一到周四,每天下午5点至5点50分,是学校的综艺活动时间。所有班会在这个时间进行阅读或体育活动。学校还专门开设了音乐器材室和形体室,供学习器乐和舞蹈的同学练习用。
让运动成为习惯,在运动中掌握技能。学校要求,从五中实验中学毕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1-2门健身技能或特长。学校成立有舞蹈队、健美操队、民乐队,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练习、一起表演,还通过举办各种文艺汇演和运动会,来发现和挑选有特长的学生。学校开设了外语兴趣小组,下一步还准备上日语、法语等小语种课程。
第一个学期的3个半月里,学校的大型讲座举办了5个,各种活动更是每周不断。翻开学校教导处今年的工作计划,仅三、四、五3个月,学校就安排了诗会、学雷锋、为社区做贡献、书画展、青年节歌咏比赛等8项大型活动。
在一次月考中,作文题目是《……也是课堂》。七(8)班的杨均剑的作文题目是《演小品也是课堂》,写的是自己和同学一起为元旦晚会小品《武松打虎》排练的事情,作文情节生动、描写细腻,写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与友爱。另一位同学写的《运动会也是课堂》,写的是学校运动会上的情景,通过长跑知道了什么叫坚持就是胜利,通过拔河比赛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
各种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让他们在活动中学到了团结协作、坚持不懈的精神。七(10)班的李思蕴告诉记者,在这里,感觉小学生活简直像虚度了,这里虽然每天都很忙,但特别充实。
8个月来,孩子们的变化,家长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老师和家长们常通过学生交换书信,七(6)班的郭慧敏老师每周都给学生及家长写信,甚至一天凌晨3点醒来,想起自己的这些学生们,还给他们写了一封3000多字的信。对于老师们的真心付出,家长们也真情相待。家长张建春在信中写道:“孩子从以前的讲话多嘴多舌,到现在说话有节制;从以前的做事讲话不顾别人感受,到现在懂得语言的轻重和语气的运用;从以前对人不太尊重,到现在能知冷知热,不仅生活习惯有了很大改变,品德也有了很大改变,都缘于老师的精心培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为一所刚刚开办的特色学校,五中实验中学已经踩出了深深的脚印,但还有更长的路要走。